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课堂】揭开“罗生门”的面纱——记《从小说到电影》课堂教学

时间:2020-11-26 浏览量: 编辑:程靖媛

《从小说到电影》是我校开设的一门特色通识必修课。在本门课程中涉及到小说文本解读、电影语言探析、二者的联系与差异等诸多要素。小说如何被改编成为电影?改编的策略与类型如何划分?改编的意义与影响是什么?为了逐一揭开这些谜题,课程的学习活动分为了理论构建、经典作品简介、作品精读三个版块,来帮助学生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在短篇小说改编电影的章节中,吴怡萱老师选取了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为例。“罗生门”究竟有何魅力值得被探寻?课堂上师生共同对和电影和小说展开读解,逐渐揭开了“罗生门”的神秘面纱。精彩的不仅仅是电影内容,更是课堂上同学们的不落窠臼的巧思。

在前面的课程中,吴怡萱老师讲授了小说改编电影的过程、类型与策略,已经打下了小说与电影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真正认知到小说到电影转换过程的变化与特征,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前阅读小说并观看了电影。在课堂上进行了知识的前测,要求同学们上传自己的观影笔记,希望以此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其实,看电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个思考和梳理的过程。

课堂上,吴怡萱老师先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当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向你讲出了不同版本的故事。你会相信谁?你内心的情感会怎样变化?”在同学们畅所欲言后,老师总结到“这样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的情况其实就是《罗生门》的情节”。电影《罗生门》讲述了一名武士被杀后,寻觅真凶的故事。出奇的是盗贼、武士的妻子以及武士的亡魂三位当事人都未否认自己是凶手,反而大方承认自己是凶手,并讲出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案发经过。人物背后的动机和情感究竟是怎样的?答案都蕴藏在影片之中。接着,吴怡萱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部黑泽明导演执导的影片在改编上的特殊性。即电影取小说《罗生门》的场景为背景,保留了小说中仆人的角色,而情节则主要取自小说《竹林中》。

在大部分同学都有了理论的知识铺垫,对《罗生门》小说和电影的基本了解后。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换和整合自己手中的观影笔记,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切入点分析小说和电影。随后,学生准备了精美的PPT,走上讲台开始课堂陈述。

201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班的周瑜同学围绕着小说和电影的叙事方式展开,将《罗生门》中的人物特征、情节设计、镜头语言等多个点串联起来解读,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他的课堂陈述中呈现出了对问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探析精神。201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班的田海云同学,以“一场大雨,一个故事”为题,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畅谈了对于影片主题“人性”的认识。不仅如此,更有学生选择了新奇的角度,结合跨学科知识来解读《罗生门》。2019级机器人工程1班的周钰杰同学选择向同学们分享小说和电影创作的历史背景,他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创作者的个人经历讲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艺术作品。2019级机器人工程2班的张渝同学结合心理学的知识,以“本我、自我、超我”对位影片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每位同学讲完后,吴怡萱老师都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疑惑。这一课程环节让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把握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和帮助学生,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最后,吴怡萱老师在各组同学都陈述完观点后,进一步讲解了电影《罗生门》的叙事特点、电影的时空关系、叙述层面等问题,梳理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类型和策略,强调突出了本堂课的重难点。《罗生门》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从主题、镜头语言、叙事建构上都非常精彩。影片的意义,不在于描述的真假,而在于背后投射出的人性。希望学生们在阅读小说、读解电影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培养起自身跨学科的认知与分析能力。电影与文学,是青年学子成长路上的“镜与灯”。是镜,能助你正己身。也是灯,能帮你照亮前路。

 

 

图文:吴怡萱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