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一场名为“智驭未来:人工智能赋能商科新生态”的交流会在天空书院青空朋辈畅谈室隆重举行。此次交流会聚焦人工智能与新商科教育的学科交叉融合,旨在探讨“新商科+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推动工商管理学科的智能化转型与发展。本次交流会由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信息技术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共同参与。

会议由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彪老师主持。会议伊始,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张文普教授作为代表进行致辞,他强调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会计和工商管理行业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经济管理类的重要学科,会计和工商管理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工智能的引入,能够促进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后,刘彪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趋势及其对会计、工商管理领域的影响。如今,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商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充分赋能。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新商科教育区别于传统商科,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主旨,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力求通过智能教育技术实现基本知识教学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体现新商科教育的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征。此外,刘老师对于当前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尤其是财务领域的运用做了详细介绍。例如系统在获取财务单据影像后,自动进行OCR识别和结构化数据的获取,从而形成“智能识别——智能审核——智能分析”的完整应用链条。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还能够优化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等环节,推动会计学科向数字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周海波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在财务自动化、智能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案例与挑战进行了分享。周老师以“模拟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自动审计模型”为例,讲解了模型的模拟步骤,演示了如何对参与审计数据进行随机生成,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划分,如何进行模型构建,以及如何解读运行结果。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将晦涩的程序语言转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让与会教师受益匪浅的同时深感计算机语言的神奇魅力。

吴贵军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如智能财务分析、市场预测模型等。通过对股票数据分析预测案例的介绍,将数据预处理、模型算法选择、模型训练等方法进一步强化,帮助参会教师理解和掌握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使用。

淬炼商学院的李海燕老师就“财务管理专业与智能化的结合”为题进行了汇报。其中特别提到了2023年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信息技术,并以内、外部多视角对传统会计流程和当前及未来的会计流程进行了全面对比,提出学生培养方案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顺应趋势进行动态调整,推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衔接。

最后,本次交流会还特别设置了圆桌对话环节,参会教师就“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会计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进行深度对话,分享见解。淬炼商学院的唐世静老师提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参加“大数据+会计”等学科竞赛时,通常会面临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指导老师学科背景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取得成绩上的突破,希望能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达成双向合作,组建复合学科背景团队参赛,并以“双学科”+“双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此外,两学院还就程序语言类选修课程在形式、扩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借此推动学院间长期交流机制的建设。

此次交流会不仅为参会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也为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会计领域、工商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参与交流会的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于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方向。
撰稿:伯蓓
摄图:张悦
(淬炼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