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专业教育 > 正文

聚焦中学数学教育,共筑大学专业建设新基石——中学教育对大学专业建设的数学基础构建

时间:2024-11-01 浏览量: 编辑:喻洁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学教育作为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对大学专业建设的数学基础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月30日,数理教学部邀请了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命题处数学学科秘书陈琪女士到天空书院青空朋辈畅谈室为部门全体教师开展了交流讲座。此次讲座由数理教学部主任杨春德教授主持,陈琪女士做分享交流。

在此次交流讲座中,陈琪女士从1977年恢复高考讲起,详细回顾了高考在不同年代的改革历程。从1981年的“文6理7”到1994年的“3+2”科目改革,到后来的“3+X”模式,再到如今的新高考制度,每一次改革都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陈女士特别强调了重庆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之一,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果。自2018年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以来,重庆采取了“3+1+2”的新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这一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科界限,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随后,陈女士将话题转向了当前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她提到,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旨在构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陈女士结合数学课程,详细讲解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在谈到课程性质时,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目标与要求、结构与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必修课程包括集合、函数、几何、统计、概率等多个模块,选修课程则涵盖了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等多个专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选择空间。

最后杨春德主任对此次讲座做了总结发言,并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专业建设所需数学知识紧密相关。有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高中阶段未作掌握要求(如:二元的不等式、数学归纳法等),但在大学阶段需要学生会使用这些知识,由此作为大学教师的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处理这类问题。随后陈女士与部门教师们围绕中学数学教育与大学数学专业建设的衔接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媛老师针对目前数学高考不分文理的前提下,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难易程度应处于什么水平与陈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讲座不仅为与数理教学部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也为大学专业建设的数学基础构建协与中学数学教育如何衔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数理教学部的一线教师们通过讲座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他们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数学问题的复杂性等。因此,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目前中学数学教育的内容、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大学数学课程与中学数学之间的衔接点。这有助于作为高校一线教师的我们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



撰稿:管悦

摄图:管悦

(数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