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我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教育理念,帮助同学们活跃思维,拓宽视野,在思考中奋进,在辨别中成长。11月23日16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鱼城书院联合举办了以“疫情时代背景下的自律问题”为主题的全民思辨论坛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琳曼和李欢两位老师主讲。本次论坛活动两位老师分别从自律的好处、坏处以及疫情时代背景下自律vlog走红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与参会同学们进行了互动,解答了同学们心中一些关于自律的困惑和疑虑。
 
会议伊始,张琳曼老师从“自律的好处”这一视角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律的概念以及自律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其引用了不少著名哲学家的观点,例如理性主义哲学家康德:自律即自由;启蒙思想家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人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自由;哲学家斯宾诺莎:自由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张老师通过概念的引入使同学们对自律的定义有了一定了解,进而引入关于自律的好处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互联网时代、疫情当下自律vlog的走红全然是正面的影响吗?在观看类似“精神氮泵”类的视频后燃起的斗志是真的“斗志”吗?李欢老师以问题为切入口对“自律的坏处”进行分享,指出通过网络这种方式获得的精神力量是有限的,不过是在他律影响下的自律,是在外部压力影响下所产生的短暂的精神力量,是稍纵即逝的,有时不仅不会增强人的自律,反而会降低人对自律的要求。她随后从个体“非人化”倾向向同学们介绍了“非人化”的心理特征,强调科技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认知与行动力逐渐萎缩、选择能力变弱、掉入绩效社会的陷阱等等,鼓励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实现有效自律。
活动最后,两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如何形成自律的好习惯,帮助同学们正确的认识和客观地看待自律带给我们的好处和坏处,进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提升自身控制力。
 
康德说,自由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更多地体现在,我们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对自我欲望的满足不是真正的自由,对欲望的否定和克制,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你用理性战胜了本能。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自律观,让人生在未来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撰稿: 张琳曼
摄图:鱼城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鱼城书院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