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1011期|书院印象:科幻不停歇,法律在前行——记鱼城书院法律实务研习第十二期

时间:2022-04-02 浏览量: 编辑:霍柏旭

2022年4月1日14:00,法律实务研习第十二期于鱼城书院空格影音室如期举行,本期主题为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与法律知识的碰撞,鱼城书院学业导师李洋老师和钓鱼城科幻学院黄永佳老师用90分钟的时间带领同学们解读“科幻电影中的法律难题”。

科幻解读人性 法律陪伴启航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北京第三区交通委”的一句魔性口号,活动伊始,黄永佳老师概括的为同学们解析了《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2019年之所以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是因为诞生了《流浪地球》这部巨作,不管网络褒贬如何,至少46亿的票房足以证明一切。黄老师将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电影进行横向比较,中国的科幻电影更加体现集体英雄主义、故土难离的情怀,而好莱坞电影更加注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独立日》中集中全人类力量对抗来犯外星战舰;《星河战队》系列电影中在星际间与外星生物殊死搏杀;《流浪地球》中为了种群延续毅然决然选择推动整个星球向宇宙深处流浪;《星际穿越》中为摆脱自然生态危机不惜以身犯险穿越虫洞为人类寻求一线生机,科幻影视作品中折射出的忧患意识,往往不惮于让人类陷入生死存亡的挣扎境地。黄老师最后向同学们强调到,我们所看的不单单是一部电影,从电影中探索出的科幻与人性及由此衍生出的法律问题更值得我们探讨。


科幻承接现实 安乐死仍存争议

《流浪地球》中电影开场,男主刘启的母亲身患绝症,而刘培强中校只有两个可以进入“地下城”的名额,不再救治男主母亲的决定尤为艰难。“安乐死”,开篇就是这个法律人的终极问题之一。李洋老师向大家深入阐述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涉及不同身份或群体,包括安乐死者本人、医务人员、亲属等角色的不同看法与争议。由于各方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责任和义务的不同,由于各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或群体具有不同的安乐死观念,李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主要争议点:

1.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之争;

2.救死扶伤原则与减轻痛苦原则之争;

3.资源浪费与合理分配之争;

4.尊重人权与情境选择之争;

5.中国传统“孝道”与现代亲情理念之争。

李老师强调,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承认安乐死,对于实践中的安乐死案件,仍应按照故意杀人罪定性,但可根据具体情况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安乐死能否真正的合法化在我们国家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科幻模拟情景 法律解决难题

科幻影视中的“未来”,涉及环境剧变、太空冒险、平行空间、时空穿梭等主题,最终关注的都是人性在其中的坚守与嬗变。在这些极端环境中,法律更关注的是人的生存期望与尊严保有之间的冲突、平等是否应折戟于秩序、自由是否应屈从于纪律、权利是否应让位于责任,个人之于群体的牺牲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接受。而法律关于“未来”的法学研究成果,也不断地顺应国家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政策导向,解决想象中未来我们将要面临的各种难题。当我们直面各国库存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整个生态系统、人类顶尖围棋棋手不敌计算机系统、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巨大争议等现实时,未来虽然仍不真切,却已可以触摸其轮廓,法律研究不再局限于一隅,而是不断努力为人类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期活动中老师没有以实际案例来做解析让同学了解法律条文,而是在科幻虚拟的背景下向同学们解读法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看到法律人眼中的《流浪地球》、科幻电影的模样。“世界上唯有两种事物深深震撼我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康德的这句名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两个指标:科技与道德。科技还在发展,生活还在继续,学法不可停止。在某个时间点的未来真正到来之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谁也无法预知将会发生什么,借用《三体》中的语句,哪怕不能给文明以岁月,也希望能让岁月铭刻文明。





供图:鱼城书院石延、罗凌翔、王洪鑫

鱼城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通识教学部联合供稿

书院部转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