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1660期|书院印象:书院围炉夜话·合川校区第十九期——晏几道:公子的戒断人生

时间:2024-04-07 浏览量: 编辑:蒋东廷

诗词的语言,简而美,品鉴诗词能够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受内心的感召,进一步提升在校学子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学素养由重庆移通学院书院部、教务处主办,鱼城书院承办的书院围炉夜话合川校区第十期于42晚上19:30南湖书院排练厅顺利开展。师生以晏几道为起点共话古代文学,思辨古今文化的思维差异。

本期活动的主讲嘉宾为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科幻顾问、作家、策展人、钓鱼城科幻学院创院院长——张凡老师,同时邀请钓鱼城科幻学院教师、科幻作家、编剧——段子期老师担任主持嘉宾,两位师长围绕晏殊、晏几道父子的作品差异展开交流分享,细腻解剖词人的生平经历和情绪表达,共同品读千年佳作。

一流才情,两般意境

活动伊始,段老师就晏殊、晏几道父子同为婉约派著名词人,为何以“戒断”二字概括晏几道的一生向张老师提问。张老师首先对比《南唐二主词》中的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这对词人父子,表示晏几道在才学上同样胜过其父晏殊,还将晏殊的典雅富贵、柳永的旖旎流俗加以揉合,形成雅俗共赏的词风。但不同于父亲“太平宰相”晏殊平步青云、富足舒适的一生,晏几道志不在科举,家道中落后也不屑攀附权贵,与父亲截然不同的时局背景和志趣追求,造就了二人创作词句的性情迥异,导致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含蓄深沉与“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的愁怨淋漓。即使是父子般亲近的人,仔细去匹配也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文学观。所谓“戒断”,即是晏几道甘愿放弃仕途之道,专注与诗词结伴的一生。

古今有别,唯情通感

随后,张老师带领现场师生共同赏析二晏的经典名句,从字里行间深刻认识两位词人的创作特色。张老师对比李煜“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的人生巨变,认为晏殊一帆风顺的仕途导致其没有挫折经历,因此在写词创作时难免通过模拟、揣摩他人的形式让作品更加引人共鸣。

张老师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的千古名句为例,认为晏殊的作品极具宰相气度。从高远的山河到眼前的风雨,塑造空间景象的落差,对比抽象与具象,最后回到“珍惜当下”的感慨,晏殊的词并非一时或一事所感,而是闲雅温婉地寄寓他的人生观念。同样,在《鹊踏枝》中,张老师认为“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一句在表达晏殊思念之情的同时还恪守他作为宰相的身份和尺度,没有特指的人和事,任凭读者分析揣测却无从考证。对比现代文学作品大部分都会用极致的煽情给读者留下痛点的特征,古代诗歌随着孔子编订《诗经》,便慢慢删除了“我欲与今相知,长命不绝衰。”的极致情绪,留下中庸之道,从此含蓄、朦胧、有节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晏几道却显然不在此列,他的作品工于言情,情感深挚,是直抒胸臆的伤感。“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在《蝶恋花》中,将情事比作旖旎却虚幻的美梦和高洁且缥缈的秋云,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和落寞直观而强烈。“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一句更是将想要借弹奏舒缓歌曲让自己平静,却始终难以平复甚至摇断了琴柱的心绪直截了当地呈现,非常具有现代人的情绪特征。张老师还分析道,“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一首《临江仙》则将意中女子描绘得娇美动人,词中最后一句“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用最通俗的字词营造高妙的意趣,充分体现晏几道的艺术造诣。

对于诗词作品,张老师以“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为例,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情人之间书信来往,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世间所有事物都应该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认为文学作品经不同的读者解读可以赋予和抒发更多的个人意义。但在创作方面来说,张老师提醒大家可以模仿唐诗宋词去创作,但不要深陷其中,因为无论怎么写都无法超越古人,只能作为个人抒情的表达工具。

段老师表示,自己之前也创作过和古诗词相关的科幻小说,认为古诗词能够激发我们的语感和对事物的多维认知,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阅读古诗词来提升自身的内涵和底蕴。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在师生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就张老师此前的开学寄语“你的一生所为,终将是触动灵魂的事”提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究竟是终其一生才能够触动灵魂,还是先触动灵魂才能执着一生?张老师回答道:“触动灵魂是很难的一件事,一般人可能一辈子连边角都碰不到,除非遇上急剧的转折,否则一生都可能活在信息茧房里。”张老师还鼓励同学们要学会从多个渠道采撷信息,去知道有一些更有价值的、更伟大的、更高妙的、更真善美、更触动灵魂的东西,“我们需要有能与心灵链接感应的东西,一是要从自己的人生里寻找,二是要从各种各样的艺术中去参照。”

作为优秀的科幻作家,段老师在学生提出:“为何您曾在您的一生所爱排序中,将电影和音乐排在小说前面?”这一问题时,结合张老师关于“寻找灵魂”的建议给予回复,认为学电影出身的经历正是自己触动灵魂的契机,当有了足够的阅片积累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热爱,并逐步开始创作科幻小说,而对音乐则是有种“越得不到越是珍贵”的执念。段老师还分享道:“人的一生如果不做一些无意义的事,将是不完整的一生,就像研究古诗词,有人沉迷韵律平仄,有人窥探千古风情,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坚持做下去就可以了。”

关于人生的意义,张老师以古今智者所输出的观点为例总结,表示以叔本华为代表的一种观点是:人生本就无意义,但若是就此躺平什么都不干,这一生将非常痛苦,所以必须找一件事去消遣人生;以孔子为代表的另一种观点是:人性本善,人生有益,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本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生便是安于这种认知,将其逻辑贯彻到底。最后,张老师告诉大家:“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去找到你自己最擅长的、最清晰的、最喜欢做的路径,以此为本,然后去学习更多方面的技能,即使够不到更多,也还有最原始的资本在支撑着你。”

本期书院围炉夜话在两位师长的对话带领下,现场师生品读晏殊的圆融观照,感受晏几道的疏狂沉醉,神游飞鸽传书的满怀期待,体会车马很慢的心情闲散。千百年前的文字,隔着最远的时光打动今天的我们,诗词中吸取的永恒力量,指引我们去走未来的路,读未来的书,爱未来的人。




撰稿:杨铮婷

图片:张誉馨

鱼城书院供稿

书院部转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