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1796期|书院印象:“问道艺术,东观西望” ——爱莲书院名誉院长精品课

时间:2024-10-25 浏览量: 编辑:蒋东廷

艺术创作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共鸣与追寻,也彰显着不同时期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共生。为给学生们搭建探寻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桥梁,让他们在艺术鉴赏中感受美与美的力量,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构筑独属于自己的美学世界。10月23日14:00,爱莲书院特邀特聘教授郭昕开展了本学期第一场名誉院长精品课。本次课程以“问道艺术,东观西望”为主题,围绕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对比分析展开,以理论讲解+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知东西方艺术差异到认知差异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从而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58085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同一时期的东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在风格上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当我国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所作画作《秋风纨扇图》与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置于同一平面时,东西方艺术创作中人物刻画方面的手法和风格上的差异就不言而喻了,郭昕教授带领在场同学们就这两幅画作逐步深入关于“美”的探讨,让他们从“孰美?”到“何美?”,再到“何为美?”的解答中,从对东方画作中深厚的精神意蕴的探究,到对西方画作中的现实世界的洞察中,去感受与认知东方文化对精神性的追求与西方文化对真实性的重视。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美,拥有不可小觑的力量,它蕴含着生命力的美感,能够深入人心,带来治愈与慰藉。聚焦“以何为美”这一主题,郭昕教授分别以《益州名画录》和达·芬奇解剖手稿与《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和《泼墨仙人图》为例,引导同学们在两方画作的对比分析中体会东方艺术的神韵之美与西方艺术的形象之美,让同学们深入理解美的真正界定,让他们认识到美并非仅有一条标准,不同的地域、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均能塑造人们对美的多元理解和品味。

在与现场同学们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视觉艺术呈现和表现美的境界进行互动探讨后,郭昕教授就战国《宴乐狩猎攻占纹青铜壶》与古罗马《波特兰瓶》的用笔特征对比为导入向同学们抛出了又一个疑问:“如何为美?”,即探讨如何达到美的境界。相似的绘画主体,却使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战国和古罗马的这两幅画作中,前者呈线性构图,而后者呈体块构图,由此可见,中西方艺术在笔触运用上的巨大差异。除此之外,在对东西方视觉上呈现相似特征的多幅画作的分析中,郭昕教授通过与同学们的交互式问答,逐步带领他们得出东西方艺术在空间特征、布局特征、人物审美、人物衣着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化特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视角去感知东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美感。

150B0C

随着课程接近尾声,郭昕教授阐述了摄影技术的演进如何根本性地改变我们的艺术认知。她进一步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也将持续对艺术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艺术的发展也正与科技的进步同步,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163B26

在此次院长精品课中,郭昕教授以中西知名画作为支撑,带领同学们由浅入深地探究、解答关于美的三连问,让他们在多角度地分析经典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体悟美的境界、美的精神,从而拓宽自身美学视野,提升个人美学鉴赏力。

爱莲书院供稿

书院部转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