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随谈】走进《信息技术与社会》-——触碰信息技术、建立通识思维

时间:2020-12-09 浏览量: 编辑:程靖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全球范围掀起的智能信息化产业革命的新浪潮,使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变成了推动智能信息化革命的基础设施,这些战略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全球信息技术文明发展的进程,信息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最核心的价值前提是什么?它对传统的概念框架、理论规范、法律法规、思维方式、产业结构、就业观念、休闲观念、国家治理方式、制造业转型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哪些挑战?将会把人类文明带向何方?它与当代社会转型之间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 为了探索这类相关问题《信息技术与社会》基于对“社会”概念的辨析,来阐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过程及时代价值,并研讨相应的概念与价值。

信息技术是通信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萌芽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美国的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成为通信技术的开山鼻祖。然后,到20世纪下半叶初期,世界上第一部程控交换机随着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和推广,通信技术开始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再后来,人类成功开拓了卫星通信技术领域,进一步拓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到了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设备,意味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问世”。当然,这部名为“埃尼阿克”的计算机有着庞大而笨重的外形和居高不下的功率能耗,但是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容量、运算速度以及数据处理能力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功能也从最初的单一计算功能演变为具备数字处理、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处理功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微电子技术始于晶体管的问世:人类于1948年发明了第一个晶体管,又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短短十年时间,便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微电子技术革命。微电子技术能够将日益复杂的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在一个小小的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发展,使计算机系统的能耗越来越低。微电子技术促进集成电路的发展,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同时让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所能集成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而集成电路的整体价格且保持不变或者下降,从而带动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美国于1969年成功建成了ARPANET网络,它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组建的计算机网络,这也是今天计算机因特网的前身。到了1986,美国又成功建成了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并于1991年促成因特网进入商业应用领域,从而使互联网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重大影响。随后,网络技术经历了电子有机的煎熬电子会议、网络传真到网络电话、网络冲浪到网络购物等一系列的变革,为个人和企业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带动了一大批互联网新兴服务行业的崛起和发展。

在信息化社会应让学生接触熟悉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熟练掌握使用移动终端来作为学习工具。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查找自己有需要的东西是未来信息化校园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下的通识教育中,跨学科学习越来越为普遍,通过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认识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技术的两面性,形成对待技术的正确方法。通识成效使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沟通与表达、跨学科认知的关键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体验信息技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分享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成果及畅想信息技术给未来社会产生的影响。

 

 

图/文:张晟

(通识教学部)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