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教研】融合跨学科智慧,探索创新之路——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与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融合创新交流会

时间:2024-11-22 浏览量: 编辑:喻洁

为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通识教育与商科教育交叉融合,激发教育教学创新思维,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联合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于11月13日在第五教学楼智慧教室5205共同开展交流会。会议由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张栋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主任黄延果老师与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张栋老师分别介绍了通识教育板块的课程体系及商科板块工商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并且对各自教研室的人员构成、课程设置、学科特色做了详细介绍。在介绍完各自教研室的特点和优势后,两位主任共同探讨了融合与创新的可能性。他们一致认为,通过加强教研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可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学生跨学科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会议中期,各教研室代表教师依次交叉进行课程建设与项目申报经验分享。首先是通识教学部的杨倩老师,她就自己负责的《幸福课》获得重庆市一流课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解答了关于一流建设课程申报的相关问题。杨老师强调,申报书的写作和说课视频是申报成功的关键。她建议,申报书要突出课程特色和学生收获,而说课视频要在此申报书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生动呈现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同时,她还建议可以邀请专家对申报书进行指导和修改,避免项目书过于浅显和泛化。

接下来,淬炼商学院的陆容老师详细介绍了产教融合京东定制班项目。她指出,该项目旨在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宽广平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磨砺自我,从而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陆老师详细介绍了定制班的招聘流程、实习安排以及后期交流等环节,并表示该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后,通识教学部的徐逸楠老师分享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建设的经验。她从三校四区经济学课程建设交流会、双校区集体备课和双校区读书会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徐老师强调,课程大纲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该门课程结合团队教师的多学科背景,采取了必讲+选讲的教学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课程团队定期开展的集体备课会和读书会,对教学内容和理念的更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最后,淬炼商学院马碧红老师就项目申报进行了详细分享。她指出,项目申报是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们可以从多个维度着手准备申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从课堂改革、教育科学规划以及人文社科类等项目入手进行申报。并强调选题作为整个申报工作的灵魂所在,其新颖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对于项目能否脱颖而出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马老师还鼓励教师们广泛涉猎国家级和省部级层面的优秀项目申报书,从中汲取灵感,寻找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切入点。她提倡在充分理解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勇于提出创新观点,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拓展或挑战,确保申报项目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鲜明的实践意义。

会议尾声,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张栋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指出此次交流会是一次难得的跨学科融合与交流的机会。张老师强调,要发挥各自教研室的比较优势,进行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一流课程申报、学科竞赛等活动,加强交流与融合,共同进步和成长。

此次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通识教学部科学教研室与淬炼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为双方探索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新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王雪源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