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教研】启迪育人之路,共绘课程新篇——集团通识教育顾问梁中和教授来校指导通识课程建设

时间:2024-12-13 浏览量: 编辑:喻洁

为进一步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帮助新课程落地,通识教学部邀请集团通识教育顾问、四川大学梁中和教授于12月3-4日来校交流指导。梁教授近年来多次来到我校与师生交流,见证了我校通识课程的成长,共同推进了通识教育在移通的改革与创新。

听课指导·校园参观

12月3日,梁中和教授走进《钓鱼城与世界中古历史》《科幻与想象力》《科幻电影》《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等课堂,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们展开了亲切交流,实地了解了本校通识教育课堂改革的落实情况与成果。

在通识教学部副主任李娇老师,教研室主任罗磊、邓露露、黄延果等老师的陪同下,梁中和教授还参观了天空书院、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第九教学楼通识教育展示空间、钓鱼城科幻学院、松格书院协同育人创新中心、北山斋非遗手工坊等育人空间,全方位体验了学校多元化的育人环境和特色教学成果,并对本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创新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空间打造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表示高度肯定。

回归生活·打开思路

12月4日上午,梁中和教授与科幻学院、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远景学院以及通识教学部的部分教师代表齐聚UFO科幻中心,共同就一流课程申报和教学创新比赛展开交流。会议由通识教学部副主任李娇老师主持,集团通识板块负责人皮若兰主任及各部门骨干教师出席并参与。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罗晓霞老师分享《博物馆里的中国》 参加西浦全国大赛教学创新大赛的经验。考古学出身的罗老师以文物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博物馆资源开展体验+场景式教学。远景学院的杨阳老师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大体思路,包含了建设历程、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远景学院的唐智盟老师则以《博雅英语》课程现状入手,分主题设计大纲,运用POA教学法。钓鱼城科幻学院的吴灵霜老师介绍了《科幻与想象力》的课程建设情况,在前期罗磊等老师的牵头下,大纲主题确定,第一版学生阅读材料已投入使用。通识教学部的张娴雅老师以参加西浦大赛的题目“跨文化哲学对话——苏格拉底与孔子经典阅读的创新教学设计与全过程评价”分享《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的课程建设。通识教学部的冯丹老师则介绍了新课《走近人工智能》的建设情况,初步确定了大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梁中和教授回应每一位分享教师的疑问并提出建议,如《博物馆里的中国》课程可以增加更多的历史疑案,和重庆考古界合作;《国际关系》课程增加战略性思维作为培养目标,结合国际热点开启课堂辩论;《博雅英语》和《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在课程实践上,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开启与西南大学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合作;打开思路,引入实时的社会话题;需要勇气对课程内容做出较大的调整;新课建设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内容。

新课新思考

12月4日下午两点半,通识教学部新课答辩在9104智慧教室开展,梁教授指导,通识部门全体教师参与。会议上半程,周密、罗磊、唐钦钦、陈明波、朱芸蒙老师分别分享《中国城市化研究》、《社会学与现代生活》、《法律与社会》、《美学漫步》、《巴渝历史与文化》课程的建设思路。梁老师就每一位教师的思路提出具体建议,如课程名字不需要那么专业,课程内容安排应抓取学生注意力,先有问题意识,再回应问题;用案例来带课程,知识点为辅等。后半程,李汶陕、谭玉花、向小雪、朱四维老师带来《中国哲学智慧》、《社会学与现代生活》、《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城市与文化遗产》四门课程的初步思考。梁老师就新课内容、课程思政、专题设置上提出了细致的建议。

最后,李娇老师代表部门感谢梁老师的倾情指导,并一直关注我校师生的变化,提供很多好的方法帮助我们教师打破瓶颈,建设更好的通识课程。



撰稿:张娴雅、庞文华

摄图:张娴雅、梁紫薇、庞文华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