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教育】跨校交流,共议跨媒介视域中的创意写作

时间:2024-12-18 浏览量: 编辑:喻洁

12月13日晚7点,由重庆市移通学院合川校区创意写作学院联合举办的“跨媒介视域中的创意写作”主题讲座在移通学院创梦空间举行。本次嘉宾由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委员会主委、陕西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文学评论创作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学科带头人、文学院副院长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了他对跨媒介视域中创意写作的深刻理解。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详细介绍了陈晓辉教授的背景,并表达了对他莅临我校进行创意写作深入解读的荣幸。此次讲座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创意写作及其跨媒介融合对社会影响的理解,深化创意写作的内涵,并提升学生的创意写作素养。重庆市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的师生逾百人参加了此次讲座,陈晓辉教授还分享了一些新型创意性视频拍摄的案例。

接着陈晓辉教授讲解了创意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融合力的新型写作形式,打破了文科生才写文章的传统观念,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它结合了传统文学创作手法与媒介手段,创造了多样化的写作形式,为读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作品。然而,创意写作仍面临着误解和不成熟的问题。如何深入理解跨媒介视域中的创意写作,以新颖手法创作文学作品,吸引读者,以及构建引人入胜的语言和画面,都是对创意写作和创作者的高要求。

陈晓辉教授在讲座中,围绕媒介与跨媒介、创意写作的跨媒介症候、如何交叉融合以及具体表征和可能性四个部分,深入解析了创意写作的内涵。他首先阐述了创意写作的定义——一种跨学科、跨界域、跨媒介的新形态,并分析了媒介与跨媒介的概念,以及跨媒介在不同艺术媒介间共通、混合、转化的关系。他还介绍了跨媒介的特征,包括物质模态、感官模态、时空模态、符号模态等,并强调了创意写作不仅仅是纯写作,更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

陈晓辉教授进一步解释了创意写作的科学性质和目的,指出创意写作基于创意理论研究思维训练、分体写作和文艺批评的现象规律。创意写作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与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公共管理、心理学、应用经济学、艺术学的交叉融合,实现数字人文批评、数字文学创作、文化产业创新和社会良性治理。这提升了创意写作的内涵,拓展了其深意,使其上升到更高的价值层面。

陈教授还介绍了跨媒介实践的思路,包括提炼共通性、辨析混合型、探究转化之道。他独到地解释了这三点:1. 提炼共通性: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寻找共通点,如叙事性和感知经验。2. 辨析混合性:通过“原料嵌入”与“形式模拟”,识别跨越媒介界限的元素和形式。3. 探究转化之道:研究艺术作品在跨媒介转化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最后陈晓辉教授展示了几部基于文章创意性改编的视频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朗诵、音乐讲述故事、朴素拍摄手法讲述家庭关系等。这些作品不仅提供了欣赏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了素材和灵感,促进了创意写作的进步与收获。此次讲座吸引了同学们的极大关注。陈教授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生动的案例,为学生勾勒出一幅知识画卷。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感悟,将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作为创意写作者的前进道路,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从容、坚定地探索未知,追求卓越。



撰稿:陈果

摄图:耿紫佳

审核:房宙、杨玥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