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书院风采 > 正文

1057期|书院印象:醪糟制作,传承劳动智慧 ——别都书院“行知·酿造”技艺体验圆满结束

时间:2022-04-24 浏览量: 编辑:霍柏旭

为弘扬劳动精神,深入了解传统酒文化,传承劳动智慧,展现耕读育人特色文化内涵,4月22日下午4点,别都书院结合“文礼修身.耕读传家”家文化核心理念,联合农耕协会持续开展2022“行.知”校园耕读文化节之醪糟制作体验,学生助教赵中鼎同学为同学们传统米酒手工制作工艺,在先辈们的劳动探索中传承劳动智慧。

酒曲发酵,谷物“霉”道理

唐代有诗云:“樽酒家贫只旧醅”、“把酒话桑麻”,这里面的酒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醪糟”。醪糟,起源于汉,兴于唐,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活动过程中,来自农耕协会的赵中鼎同学从酒曲的起源、分类、制作基础、酒曲发酵原理以及酒曲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分享,通过“分生孢子、菌丝”等微生物生长形态,用“以霉产霉”的谷物发酵方式打开了同学们的微观世界;随后,借助纪录片《人间至味》中“曲间芭蕾”的视频观看,详细展示了“端午踩曲”的完整过程,以“龟壳”形态、松紧程度、生长环境等要点突出酒曲制作中的严格要求,展示了先辈们的“前沿”劳动智慧


古今技艺,米酒“微”智慧

米酒酿造体现的是在历史沉淀中传承的工艺瑰宝,传统米酒酿造工艺可细分浸泡、晾晒、蒸煮、制曲、拌曲、蒸馏、装罐六大工序,酿造出的米酒清冽,味甜而香浓。活动过程中,赵中鼎同学就醪糟的古今酿造技艺做了对比阐述:“随着酒曲工艺的不断改良,成品曲的问世为现代米酒酿造工艺提供了更为简洁的方法”随后,赵中鼎同学还就醪糟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衍生食品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做了分享,通过醪糟酿造无菌环境的微观细节、古今醪糟多元食用方法推荐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由“微小”米粒产生的知识盛宴


手工制作,酒酿初体验

经过学生助教赵中鼎同学的分享,同学们初步了解了酒酿原理与过程,在他们跃跃欲试的神情中,酒酿初体验如约未至。同学们按照酿造方法的程序去一道一道复刻,在醪糟制作中亲身体会和观察大自然的神奇馈赠。活动最后,赵中鼎同学也就自己初次试验的醪糟成品和失败品进行了经验分享:“无水无菌环境是醪糟制作成功的关键,我第一次制作的醪糟出现了黑色霉点便是由于餐具消毒不彻底导致的,后来我吸取教训终于尝试成功,看着渐渐出酒的醪糟,轻嗅着鼻间弥漫的浓浓酒香,成就感油然而生。”作为中华传承两千多年历史的珍馐,醪糟制作让同学们全过程体验从米到米酒的完整产出,以学、看、闻、做的方式来近距离感受传统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物,再一次体现了劳动教育贴近生活实际的时代价值


古有文豪饮酒豪迈之意,今存前人酿造传承之德。任凭时间的流淌,米酒依旧不改其“花吟清酿,国之清酒”之名,别都书院2022“行.知”校园耕读文化节的开展,通过一米一粟传承酒酿劳动智慧,引导书院学子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劳动智慧,知其蕴意、行其匠心,在学习与实践中求新知、创新意,在劳动与实践的体验中感悟生活的奥秘





别都书院、农耕协会联合供稿

书院部转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