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课堂】无知之知,格物致知——用哲学思维解读通识教育

时间:2020-09-30 浏览量: 编辑:程靖媛

作为“后疫情时代”下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通识课,《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这门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任务,也担负着向新生们宣传通识理念、解读通识课程的重要责任。怎样让学生在第一堂课,既感受到不同于高中“填鸭式”教育的大学“探索式”的教育理念,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和魅力,通识教学部人文艺术教研室的陈明波老师别出心裁,用哲学思维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生动有趣的通识课。

对于通识课程的介绍,陈老师不是直接对通识课进行简单直接的讲解,而是先让同学们做了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同学们开始时对这种授课方法和模式感觉很诧异,觉得不明所以,但通过老师结合苏格拉底的启发式的教育方式的解读,同学们渐渐明白了教育方式不唯有“肯定式”、“填鸭式”的一种,更有“否定式”、“反思式”的教育方式,即否定各种各样的伪知识,在与伪知识的不断搏斗中逐渐获得真正的智慧,亦即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同学们也渐渐明白了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不同,唯有不停地追问、探索和否定,才能有新知识的诞生。

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陈老师照样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解读不同,直到现在学界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仍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但如何让同学们理解通识教育呢,陈老师则用朱子关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进行了解读,让同学们明白,只有通过系统学习了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这学期学一门,下学期学一门,学完之后,自然就会对通识教育有着属于自己独特并深刻的理解。同学们对这种不给答案的讲解方式,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哲学的意义和魅力。

如何不把通识课上成单纯某一学科的专业课,如何用不同学科的思维上出跨专业的通识课,一直是通识教学部各位老师努力的方向。虽然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会遇到很多失败,但通识教学部的老师仍不断修正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希望能使通识教育的教育质量有着更大的提升和进步,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所有通识课之后,能为自己的人生打下更坚实和牢固的基础。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