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育人模式 > 通识教育 > 正文

【课程实践】寻根历史,传承精神——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课程实践

时间:2024-12-09 浏览量: 编辑:喻洁

为深化学生对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认识,并通过实地考察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启迪未来,10月末,通识教学部单旭燕老师和黄揽月老师带领《中国近代经济地理》课程的22名同学,前往北碚区卢作孚故居,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

同学们首先对卢作孚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了纪念馆的建筑外观、周边环境。他们走进馆内,仔细查看陈列的文物和实物展品,深入了解卢作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对卢作孚的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公众对卢作孚的认知,同学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收集了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看法。他们对纪念馆工作人员、参观者以及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访谈,了解了他们对卢作孚精神的理解和对纪念馆展示内容的评价。

在实地调研中,同学们积极投入,不仅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还与公益摄影师冯爽老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卢作孚的故事和精神。这些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调研内容,也加深了他们对卢作孚精神的理解。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同学们发现公众对卢作孚纪念馆的了解程度不高,这与纪念馆宣传推广不足有关。因此,在社会实践结束后,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调研心得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如加强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文化活动等。2022级财务管理8班的刘夏汛同学代表小组进行了汇报。他们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研和一对一访谈,深入了解了公众对卢作孚在乡村建设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在北碚地区进行全面规划和建设、发展教育、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抗日救国举措的认识程度。该小组在汇报中表示,虽然卢作孚的生平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鲜为人知,但他们认为应该在休闲时间前往卢作孚的故居和纪念馆,积极学习和弘扬他的思想。

2022级市场营销4班的陈丹同学为代表的小组围绕卢作孚的生平、博物馆和精神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她们小组分析了卢作孚的精神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探讨了他的爱国情怀、远见卓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及高尚道德情操,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当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诸多契合点。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卢作孚的生平和贡献有了深刻地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程实践+主题调研+调研汇报的多元教学模式,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得到锻炼。这次课程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启迪。它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体会到了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理解,增强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图文:单旭燕、黄揽月

(通识教学部供稿)

  • 合川校区地址:重庆市合川大学城假日大道1号

    邮编:401520

  • 綦江校区地址:重庆市綦江区登瀛大道36号

    邮编:401420

乐教 乐学 创造 创业

重庆移通学院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26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