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提供更全面、多维度的知识传授与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及跨学科视野。2024年12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形势与政策》的吕柔倩老师受邀来到通识教学部冯丹老师《信息技术与社会》课堂,两位老师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人工智能”这一主题,与同学们共同探索AI创新应用,并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课程伊始,冯丹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引入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通过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魅力。同时,冯老师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知识视野。

随后,吕老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吕老师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关系、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吕老师还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在双师授课的过程中,两位老师不仅各自发挥所长,还进行了紧密的合作与互动。他们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本次双师授课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所触发的广泛变革,这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结构、文化传承以及伦理观念等多个维度。同时,学生们感受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过程中,他们不仅被科技的魅力深深吸引,也激发了他们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和主人翁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
学生心得:
这次双师授课的形式不但有趣,也让我知道了新质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冯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课堂上关于AI伦理问题的讨论,如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激发了我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吕老师则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进行剖析,让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未来我也会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2022级市场营销1班 兰锦涛
这次双师授课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冯老师通过大量现实案例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关系。吕老师则从理论层面出发,让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我对如何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种跨学科教学的方式丰富了我们的学习体验。
2022级市场营销2班 龚世露
图文:冯丹
通识教学部